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九、十月份,有关于在某一个地区建立一家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型银行的建议,我的一位朋友就这一问题与我做了探讨。以下是对话的整理。

 

友:能否就成立这样一家银行谈些看法吗?

我:您知道,我的工作与这类事情有关联、甚至是冲突,我无法发表任何看法。而且您知道我以往的许多观点,可能说出来不符合你们的宣传口径,也没有办法采用。

友:那就纯粹私人朋友间探讨,值当让我多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吧。您能告诉我建议成立这一家银行或者这一些银行的初衷吗?

我:实际上我也说不清。我也只能说是猜测。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因为“缺钱”——有些国家需要钱搞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那些既有的国际金融组织不能提供资金。但是实际情况是市场根本不缺钱,无论金融危机前还是之后。现在全世界从西到东更是资金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利率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了。所以市场上并不缺钱。

友:那为什么还是有国家就是搞不到钱呢?

我:因为市场上的机构担心把钱投给这些国家会收不回来!收不回来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基础设施项目本身可能并不挣钱,二是国家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国家治理有问题,投了许多项目最后都浪费了、或者钱直接被贪污挪用了,外资也不敢流入——因为还钱最后还是要拿外汇还,不可能让债务国家胡乱印一点自己的钞票来抵账吧。所以联合国下面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头干这样的事情名正言顺。一是在基础设施项目不赚钱的情况下,可以让借款国家或明或暗地担保,因为项目搞成功了无论如何会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上;二是要求这个国家按照国际间的协议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治理标准,实行一定的经济政策、执行一定的金融纪律和财政纪律,最终来保证借款国家能还钱。这第二点恰恰是跨国银行和商业化金融机构做不到的。这也是当初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区域性发展银行成立的初衷。但我想这也可能恰恰是有些国家提议建立新的金融机构的原因所在。因为你提出治理标准和放贷标准,就有“干涉内政”之嫌,债务国的当权者就会不高兴。所以一些国家想搞一些银行可以不受政治约束地搞钱也就可以理解了。

友:是否可以在不设立贷款标准、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去干涉债务国内政的情况下搞一些银行为这些国家弄钱呢?

问题是你如果搞一家银行,无论注册资金500亿、1000亿,资本金终究是有限的,银行最终要靠借别人的钱放大杠杆来投资。如果你的银行被市场认为是没有放贷标准,贷出去的款被怀疑根本收不回来,银行的股东又都只是对银行按照出资承担有限责任,市场就不会把钱借给这家银行,那么这点注册资本金花完也就没了,还不如这些国家别搞银行各自花各自的算了。

友:我们国家在“发展”的问题上搞得那么成功,是否可以借此推行一套中国标准、或者说输出中国模式呢?

我一直怀疑中国是否真地有什么标准、模式。以前有个老人被夸成“总设计师”,其实最后证明他无非是个“白猫黑猫”、“摸石头过河”的实用主义者、甚至投机主义者而已。包括被夸成花一样的农村土地承包制,也是因为一伙子农民饿得活不下去了、抱着掉脑袋的准备豁出去了愣闯出来的一条路,有谁设计啦?所以现在许多人都说他是“总许可师”,他容忍别人去尝试,没要人家脑袋而已。中国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个人生存和民族生存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掌权的人因为知道再不让人尝试人家就会拼了、就会崩溃了,谈不上有什么整体目标和方向,走到哪儿算哪儿,更谈不上标准、模式啦。

反过来,对于国外那么多种政治体制、那么多种类型的政府,中国人有评判好坏的标准吗?你要让中国人评价北朝鲜、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中国人都会说“中国人民尊重世界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就是说只要是已经存在的,中国人就认为都是合理的,中国人都尊重,也就都是好的。所以说到底中国人还是没标准、无原则的。

我向来认为,中国这几十年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国人身上有一种坚忍和韧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遭遇多么残酷、恶劣的待遇,中国人都会顽强地适应并生存下去,尽可能地养育后代、维持对家族和乡里的忠诚、保证家族和民族血脉的延续。而且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创业精神,每一个中国人,哪怕所处社会地位再卑微,都幻想有一天有一份自己的产业,都有一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强烈愿望。所以只要他们所处的社会给他们哪怕一丝机会,他们的创业精神就会发芽、结果。

所以要说中国有什么好输出的,那就是输出“人”。让中国人、特别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人走出去!别的都是白扯。中国人到了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繁荣!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想让中国人更好地走出去,就要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让他们获得公平待遇、不被歧视和虐待。最后就又会发现要达到这个目的,还是要在国际上推进民主、自由这类我们自己其实既厌烦又害怕的东西。你发现你真要推行什么标准和模式的话,你只能推行这样的价值观,这就又回到价值观外交的老路上。你为了别人能接受,你还要一遍遍跟人讲这是“普世的”,而且还要自己信。你最后发现你其实想干的和美国小鬼子们想干的是一回事。

友:我们至少银行是搞得成功的吧?至少有一套好的银行经营模式和贷款标准可以输出吧?

中国银行业是否成功还要时间来说话。目前我们的银行还只能称得上大。你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日本资产大泡沫时代,全世界前十大银行中曾经有多少家日本银行?如今那些银行都哪里去了?中国那样规模地发行货币,银行规模能不大吗?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放贷标准远低于国际水平。比如世界银行这些年更强调增长的可持续性,所以更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这可能也是我们感觉世界银行这类金融机构越来越不活跃的原因之一。而中国的银行才不会管这些呢。但是即使有所谓更高标准,世界银行还有其他国际性金融组织的成功案例还是屈指可数。很多国家借了钱最后都会赖账的。而中国从来不赖账,所以被世界银行夸成“好孩子”,并且世界银行总是拿中国的例子作为它应该继续存在下去的一个论据。实际上世界银行支持的中国项目成功的也很少。你知道我刚进入金融业就是在一家专门承担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转贷款的银行工作,我最早的工作就是负责世行项目。现在想来那些项目真是惨不忍睹啊。如果项目成功了、能够正常还款,我们当时就不会把一家银行活生生整没了。中国之所以把世行贷款都还了,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的财政收入和外汇盈余都能支撑还款;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当头儿的特别愿意拿老百姓的钱给自己买“面子”——那时中国政府如果想赖账,说项目都失败了、政府不能替企业还贷款,其实也就赖掉了。

中国的银行从来都是政府一声令下、开始刺激经济,就闭着眼睛放钱。所以中国的银行业隔一段时间因为不良资产技术破产一次、再由政府发钞票给银行业增资、填充资本,似乎是避免不了的。这种模式能输出吗?问题是前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人能忍耐、爱买房置业,又赶上人口红利期,所以多印钞票的恶果还未最终显现。你看看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像中国那样开动印钞机会有什么后果!。

 

话题:



0

推荐

邹鸿鸣

邹鸿鸣

5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现就职于某金融机构;以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为主要研究方向。

文章